My Year 2020


上次总结自己一年的生活还是在17年的时候,是通过一期视频,将我2016-2017年的分镜剪辑在一起的形式,实话说剪的很随意。
像很多我以前拍的视频一样,它们都制作的很业余,但每次更新我都能用上一点我学到的小技巧,从调色、特效到转场方式的研究,正是这样的变化过程让我不忍心删除曾经的黑历史。
从我学习拍摄、剪辑到现在几乎退坑(年更),这个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
- 我上我也行(无知)
- 不断学习知识(积累)
- 我太菜,溜了(自知)
这三个阶段其实很有趣,我甚至觉得这像是人生的一个缩影,不管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去探索未知, 这三个阶段涵盖了我认知的过程。那么,就以这三个阶段的关键词:无知、积累、自知 来对这一年进行一个总结陈词,只是今年的方式不再是时下流行的短视频了,而是活在21世纪初QQ空间和新浪的个人博客了。

无知
初中时,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圈,她说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就像一个圈,慢慢地扩大,可是圈的边界接触到的知识盲区也随之增加,所以一个人的一生会越来越无知。
现在发现,无知就是一种生活状态,是贯穿一生的日常。
当三月份因为疫情,我臃肿的身体在家闲置的时候,我的大脑收到了阿里云的广告,便立刻购买了服务器,着手开始搭建自己的网站,被”30分钟搭建个人博客“和”一小时玩转数据库“这类的文章所诱骗,我自信地开始一步一步地搭建我的博客。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的要学习的可太多了。

但这就是无知带给我的勇气,服务器已经掏钱购买了,不去学岂不是不尊敬金钱?
的确,探索的第一步真的是太艰难了,作为拖延症的我来说,很能理解定好了完备的计划,却拍拍屁股说:”明天我就开始行动“ 之类的骗术。这让我感到焦虑,而这种焦虑的源头是行动力的匮乏,或者说犹豫要不要去做。
因此,但凡有“我上我也行“的想法出现,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自信行动。这样的行动越年轻去做,收益率越高,当年岁增长,尝试新鲜事物所带来的成本和约束将反比例上升,这是我能预见的,但我还是希望未来我能有资本去消化成本。
这就是我对无知的看法,虽然无知常常被认为可以和愚昧组成成语,我觉得这大错特错,愚蠢的人是会把无知拿出来炫耀的,利用好无知和人性的贪婪,它会成为披荆斩棘的开山刀。
积累
曾经,我一度觉得所谓的“Gap Year”没有意义,刻板印象便是有些人选择“浪费”一年环游世界种种来增加人生阅历。今年因为疫情,鄙人有幸也享受了一回那些属于”成功人士“的gap year,现在体验到一半,不得不说,我以前的想法确实幼稚了些。
Gap Year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积累人生阅历,还能教会我如何积累人生阅历。
有人说,Gap Year可以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但我觉得没必要大费周章地去花上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反思自己,正所谓不存在“规划时间”这种说法,时间永远是在不停流动的,我们能规划的只有自己的行动。给足了一年的时间去规划当下的行动和未来的行动是这一年人生阅历的开始。
因为时间的单向性,所以我是用一种以日规划为主线(Master),月规划、季规划和灵感池为辅线(Branch)的规划方法,但这三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能相互融合的(Merge)。(程序员表示这三个词我懂)
具体来说,季度规划目标较大,会切分成许多个小目标去实现;月规划主要是习惯的养成,心理学上解释至少需要21天才能养成一个习惯,月规划刚刚好达到了这个天数;日规划中大多是学习工作中的待办事项;除此以外,我还设立了灵感池,一想到什么奇怪的想法,可以即时添加到池中,这和月度、季度规划的强制性不同,灵感池里的目标是否实现均可,当然池子太满也需要及时清理。
当这三条Branch中有一定的内容时,可以周期性地 merge into master,那这个日规划就同时包含了月规划、季规划和灵感池中的内容,一些看似遥远、看似艰难、看似古怪的想法终于能落地了。

当然,规划只是开始,积累人生阅历重点还是在积累二字上。
通过对社会角色的深入体验以及总结对事物认知过程和成果是我目前积累的主要两种途径。把简单的事物说复杂是毕业设计查重教会我的,那说人话就是:
找工作和学习。
工作或是实习可以帮助我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的架构、某个职业的技术栈以及职业的门槛与天花板,与同事交流确实能收获很多有关行业的情况和趋势,这点在校园内是缺失的,但对未来——不论作为打工人还是老板,都是积累阅历的很好的途径,更何况是在gap year这段相对来说没有生活压力的时间。更多的接触行业,更像是我职业的选择过程中的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作为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这段经历至少能让我筛选掉不太适合我的职业方向,减轻一点我的纠结的痛苦。
我曾经很害怕“终身学习”这个词,这源于听闻“程序员35岁危机”等言论,危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35岁之后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似乎他们在传递一种思想:成功人士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不需要学习便能坐享其成,而终身学习是留给辛勤的普通人的,毕竟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中带”苦“字,至此终身学习这个概念被笼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这个面纱的上满满当当写着“好累啊”三个字。
的确,我已经感受到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似乎不及从前,但积累的经验就像训练好的模型,弥补了部分生理上的退化,那么似乎人一生的学习能力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只是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下降的,直到暮年才以指数型下跌。这点在我逛B站的时候,深有体会,因为我常常能看到一些老艺术家、老学者开通B站账号,学着年轻人拍摄视频、vlog等新潮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展现他们的才能,我也看到爷爷辈开始学着用手机刷抖音、拍快手,和年轻人沟通起来有来有回。在这个年纪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速度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这个过程并不累,相反很快乐,这点多少打破了我终身学习恐惧症,甚至让我梦想2077的我也能在赛博朋克的年轻人中拥有话语权。
当然作为还在大量积累的我,学习的效率却是很重要的,依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学习内容留存率更高的,前三的分别是教授他人、做中学和小组讨论,作为普通智力、记忆力不超群的我,被动的视听和阅读确实不容易令我印象深刻,如何使用这三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便决定了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多少真理与八卦。鉴于没有人能随叫随到地听我唠叨技术知识,所以我就把教授他人的过程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写教案的方式,模拟授课的过程,四舍五入我教授了别人😢 (莫名悲伤);做中学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语言和软件的学习,实际上手永远比理论层面易于理解;小组讨论小到可以开组会、圆桌、私信,大到各类互联网平台、学术会议,都不失为好的途径。

话又说回来,在学习这点上我真的没有太多资格,毕竟自己学的并不扎实,但在gap year的一半时,或多或少完善了自己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式,也算是可以汇报的成果之一。
自知
“焦虑” 我觉得可以成为今年网络上年轻人社群的代名词,而贩卖焦虑的那些人,已然成为了所谓的意见领袖,“生化环材”、“劝人学机,天打雷劈”、“打工人”、“内卷”、“干饭人”等许多今年的网络流行语都带有乐观的负面情绪,似乎印证了“喜剧的核心是悲剧”这句话。
这样的焦虑是有原因的。依据康波周期的理论,现在的社会基本处于萧条(Depression)的时期,前一轮的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似乎已经瓜分殆尽,剩下的残羹冷炙也拼抢的异常激烈,从增量到存量的时代,谁能不焦虑呢?
这样的焦虑情绪还在不断往下一代蔓延。周末我来到商场里,看到整个三层楼遍布了各类教育机构,从舞蹈到轮滑,再到计算机编程,当你看到教育机构外墙的海报上写着“3-12岁编程小班课”,你就能知道现在的家长是多么的心急,我丝毫没有否定这些的存在,相反我高兴接下去很多孩子都拥有扎实的编程能力(不像我),希望未来的工程师能成为GDP的主要贡献者。
但无论如何,在分蛋糕的时代,大家都在呐喊:
不出众就出局
可是“出众”是如此的困难,即使上过再多的兴趣班,绘画班有绘画班的流水线、足球班有足球班的流水线,大多数人从小都是一条条流水线上加工的,无非一些流水线喷漆,一些流水线焊接。而那些上过马术、击剑、帆船等“贵族运动”的孩子,他们都是出众的吗?我认为不是,这些只是差异,而不是出众(unparalleled),如果因为差异而“出局”,那更应该感到庆幸,差异决定的往往是短期的收益。
而那些出众的人不用去证明,他们有个特点,就是身上散发出来的对自己所爱事物的热情是挡不住的,当说到自己所爱的事物眼里发光或是能沉浸其中,我觉得这就是出众。因此,知道自己的热爱,并寻找到这个能使自己陶醉的事物,我觉得比起在这个焦虑时代与大家一同焦虑,要有趣的多。
这个令自己陶醉的事物在最近上映的Pixar长篇动画《Soul》中,被称为Spark,有人很轻松地找到了自己的Spark,并为之奋斗,有人终其一生,似乎都找不到。自我认知的渴望充斥着人的一生,大家急切地想找到自己的火花,并为之奋斗,最后实现人生目标。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应该会知道电影想告诉大家,这个Spark根本不是人生目标,人生的目标是模糊的,人生更重要的意义便是活在当下,感受生活的每一分钟,要学会“Jazzing”,像爵士乐一样自由。
贝爷也在探险综艺中说过,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要记住:
Improvising adapt and survive.
这里的“Improvising”和“Jazzing”意义相近,都有即兴的意思,现代社会中生存和野外生存一样,都要学会享受即兴演奏的过程,现在就是生活,此刻的你就是在即兴演奏。
这可能就是影视的魅力,假如用文字去描述,怎么写怎么觉得Platitude,所以还是多看电影,少看鸡汤,不管毒不毒。
最后推荐庄子HD的第100期视频,他正在澳大利亚读机械工程的研究生项目,他第100期中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拍vlog改变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cool!(电影确实好看
很有启发的电影!
我都不记得初中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圈了!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