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的启发


1 引言
城市天际线(City: Skyline)是一款P社(Paradox Interactive)发行的一款城市经营模拟游戏,于2015年3月10日发行并登陆PC平台。
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入手了这款游戏,到现在为止有100+的游戏时长,感觉才刚刚入门这款游戏,但它已经带给我了很多思考,这篇文章就浅谈一下我从中获得的启发。
作为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城市天际线可以说是一款比较枯燥、复杂的游戏,原因只有一个:他的游戏机制和设定都很真实,试想,除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和城规局,谁愿意去操心一个城市的全局规划呢?
看来只有我心系祖国城市建设的宏图伟业了。
先来介绍一下我最近在修建的城市:无锡

“无锡市”全览

居民区全览

居民区一角

商业区全览

商业区一角

工业区全览

工业区一角
当然这个城市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很多设施都还未修建,相信在我的努力和无限资金的加持下,无锡一定会越来越好😄
话说回来,当我从城市规划者的视角去考虑城市方方面面的问题,会发现这个系统异常的复杂和难以权衡,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整座城市的运转,这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由人又会牵连出交通、水电力、税收、社会文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接下来我针对几个游戏中比较有特征的机制,结合现实来聊聊有趣地方。
2 人口
人口问题是城市得以称之为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发其他问题的本源,人口问题会影响城市工业、商业的发展,会影响交通,会影响城市的扩张,而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则会决定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接纳更多人才、游客的前来。
目前,我建造的城市有将近七万人口,在这个游戏中算是一座中期城市的水平,但这七万人的吃喝拉撒可都由我负责,着实心累,而我对人口的目标和现实中政府对人口的目标也一致,保持人口正增长。
2.1 人口密度
和现实中一样,只要有人就必须要买房子,游戏中有低密度和高密度住宅可选,低密度住宅类似乡村别墅、高密度就是城市内的高层居民楼、公寓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低密度的住宅一般是完整的一个家庭,他们的住宅会一代一代传递,因此这些家庭一代人基本都生两个以上的孩子,使得城市的人口以较为稳定的速度增长;高密度的住宅常常住着流动人口和年轻人而他们的生育欲望往往就不如低密度住宅区的家庭。
2015年我国城镇、乡村未经修正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91、1.27,可以看出乡村的生育率的确是高于城镇人口的。

高密度居住区
2.2 教育问题
与实际情况不同,游戏中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露骨和显著的。城市天际线中有小学、中学、大学这三类主体学校,未受教育人群、受普通教育人群、受中等教育人群经过这三类学校的教育分别可以成为受普通教育人群、受中等教育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很显著的特点:
- 当不受政策影响下,所有人都有向获得更高学历的趋势
- 除非工业区完成产业升级,工业区主要需要未受教育、受普通教育人群和受中等教育人群
- 高密度商业区和办公区则主要需要受高等教育人群
- 学校的容纳人数是有限的
我初次游玩的时候,在居民区建满了学校,大学遍地开花,但突然发现,当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40%的时候,我的工业区便因为缺少工人而萎缩了,最终导致的是整座城市办公区商业区林立,但绝大多数的货物都需要进口,本地的制造业空心化开始呈现。
于是,我学会了要控制中学和大学的数量,目的是让一部分人无法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直接去工业区工作。这样才能保持工业区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的扩张。
意识到这一点,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条新闻:
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在计划中明确表示:到 2020年,“中普比例”要达到平衡,实现普高和中职人数比例5:5。
而在没有调整之前,这个比例是6:4。
这条新闻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
这是通过利用政策来平衡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应的,在游戏中也可以施行“鼓励青年人优先参与工作”的政策,来鼓励大家无需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就出去工作。
2.3 健康问题
人口年龄、医院数量、居民区环境都会影响人口的健康。
当游戏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人口会迎来死亡潮,这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城市运营的不好,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那问题将更加严重,这段时间需要大幅提升医疗预算从而增加运尸车的数量,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游戏中的焚化房和墓地假如建设在居民区附近会增加居民幸福度,这也反应了游戏公司所在的西方和中国国情的区别。
居民区的用水是否干净、周边的噪音等等环境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居民的健康,建设在客运站、地铁站附近的居民的寿命都会相应的有所减少。
3 交通
交通是仅次于人口的重要议题,玩游戏的时候,大约80%的时间我都在解决交通问题,这款游戏甚至被戏称为堵车:天际线,因为处理不好整个城市都在堵车,一旦堵车,城市的运转效率将会大大下降,商店无法进货、没有顾客,工业区无法进口、出口货物,所以解决了交通问题就能掌控游戏的一大半。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想致富,先修路。
3.1 道路等级
交通的关键是理解等级,无论是道路还是公共交通,都是有等级的区分。
道路有小型、中型、大型、高速道路等等,高速公路串联起了各个区块,大型道路和中型道路负责区块内的主干道建设,小型道路则深入社区内部,此外道路的单行道可以适时建设,尤其是在工业区划内。这样逐级的道路能保证车辆根据自己的目的地选择时间最短的路线方案。
这样的道路等级也是以实际的城市建设为例的,可以参考西雅图的道路分布,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其他道路大致以棋盘的形式布满城市

居住区棋盘式道路布局
3.2 道路规划
虽然城市规划并不是我的专业方向,但我还是从游戏中学到了一些道路规划的浅层的知识,结合实际城市建设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点。
首先,我在设计城市的时候主要用了棋盘布局的方法(商业区也可看做是棋盘的变体)

居住区棋盘式道路布局

商业区棋盘式道路布局
现实中大多数城市都在采用棋盘布局的方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棋盘都极为工整

纽约曼哈顿地区(来源:Google Map)
这种布局形式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从唐长安城的布局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布局很早就开始经受实践的检验了

唐长安城布局图(来源:网络)
相比之下,现代的中国城市道路并没有吸取古代城市优秀的道路规划,这也导致了很多城市的堵车现象屡见不鲜。以北京为例,相比之下北京的道路规划非常不规整,而且极具特色,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一环套一环,而环的中心就是权力的中心。
北京目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实在我看来,远远不用那么麻烦,北京就是一个中心——权力中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哪个不是围绕着权力在转?——@DrizztVII 知乎用户

北京地图(来源:Google Map)
所以北京这个城市的道路规划极具特色,但后果也导致了北京道路的拥堵,因此,雄安新区的规划也印证了北京急切地需要一个副中心去分担一部分压力,尤其是交通的压力。在2020年度全国百城拥堵榜单TOP10的城市中,北京位列第三,第一第二分别为重庆和贵阳,这里也可以看一下这两座城市的道路规划。

重庆地图(来源:Google Map)

贵阳地图(来源:Google Map)
其次,像红路灯设置距离、路面的曲折、环岛的设置等都会导致道路的拥堵,21年的五一假期,我在扬州游玩的时候就发现扬州的很多道路比较扭曲,而红绿灯间隔的距离太短,导致行车拥堵挺严重,当然这也和扬州水系发达、五一假期车流量大等因素有关。因为城市规划不是我的专业方向,我就不多嘴了。
3.3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真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药。当我可以很方便地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私家车将不再必要,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车流量,我也想发设发地提升公共交通的客运量,这里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公共交通是不赚钱的,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商业区轻轨站
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交通,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都是国民福利性质的,其前期投入巨大,几乎难以盈利,但这方面的投入带来的汇报是使得城市人口可以大量地流动,也大大提升了城市效率。在阿拉善左旗开车的时候,我发现即使在一些人流量很少的地方,现在的高铁也都通上了车,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投入是值得肯定的。
在游戏中我设置了很多的公共交通方式,包括铁路、地铁、轻轨、公交汽车等,这些交通方式都分别对应着不同距离和不同流量的客运需求。

公共交通网络图
公交汽车用于运输区域内的人口,将社区中的人运送至地铁站、铁路或轻轨附近。

公共汽车站
地铁、轻轨可以将大流量的人群运送至中等距离的地方。

轻轨站
而铁路则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运输

火车站
4 结束
其实,游戏中还有许多方面可以探究,例如能源、工业规划、政策调控、水利设施、抗灾减灾等都有待研究,无论如何,我都很佩服这个游戏的设计团队,能够将现实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在几个G的游戏当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杰作,因此推荐大家在无聊的时候游玩。

火箭发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