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写作心得


引言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稍稍排解我的后悔,我后悔没有早点发现Markdown进行写作和总结,因为这是我理想中的纯粹写作的完美工具,在2019年之前,在pc上我一直都在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稿类的写作,从平时的笔记到论文的写作,几乎都离不开Word,它是我最早接触的文字编辑和编排的工具之一,另一个就是Windows text,text可以快速的打开和写作,但没有优雅的排版和字体,word拥有简易的操控和复杂的功能,但整个软件如此的庞杂,以至于我常常不想花上五六秒打开并编辑文章,许多功能隐藏之深也使我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学习。
总的来说,一个过于简单,一个过于臃肿,他们都不符合我的需求。
我还记得一次上GRE课,那时的我甚至还没有用上iPad进行无纸化学习,还是用传统的纸质笔记本进行记录,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老师发布的参考资料都是PDF的格式,并且很多生僻词需要高频地查阅词典,这就导致我学习的时候很被动,一边翻阅超小的手机屏幕,一边又忙于在参考资料和词典之间来回切换,结果就是跟不上教学的节奏,笔记做的异常凌乱。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看到前桌在用笔记本记笔记,但又像是在写代码,界面异常的干净,但标题和正文之间的区分度特别之高,简而言之,美!我当时没在意,以为是一个小众的笔记软件,现在回想起来,他使用的大概率就是Markdown的某一编辑器。
可以说,Markdown让我更有写作的欲望,当然我也相信它未来也会极大的提高我的学习效率,为我的文字分享打下了框架。
唉,为什么不能早点接触这种写作生态呢?
什么是Markdown?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它的优点很多,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写作爱好者,撰稿者广泛使用。看到这里请不要被「标记」、「语言」所迷惑,Markdown 的语法十分简单。常用的标记符号也不超过十个,这种相对于更为复杂的 HTML 标记语言来说,Markdown 可谓是十分轻量的,学习成本也不需要太多,且一旦熟悉这种语法规则,会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其实关于Markdown,网上搜索有很多解释,也有很多教程,如果你感兴趣,请尽情去查阅相关资料,我在这里也就不过多赘述了,我想以非常主观的视角来向你谈谈我目前接触到的Markdown写作方式,很多解释很浅显,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如上文所说,Markdown本质上也就是一种语言,和HTML语言类似,通过学习这门语言,你能够输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来向受众更好的展现你的理论、思想、成果。首先,一门语言是有其程式的,论其复杂程度,你需要花费不同的时间来学习,从而能很好的转述你的思想;其次,这门语言和你的惯用语言是有差异的,必然会有一些不同的表达形式的存在;最后,每一个语言在一定范围内是通用的,这个范围或大或小,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网络空间。
Markdown语言也具有以上三种特性:程式化、差异性、通用性。可以说,Markdown在这三个特性上都达到了最优解。
Markdown写作的优劣
简单
这可能是Markdown写作最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称赞它为“纯粹的写作”。在Word写作当中,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夏天沟渠旁的蚊子一样繁杂,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上下行文间距、字间距、引用文章、目录、居中图像……各种繁杂的操作会让我很心烦,有时候写了一两句就开始整理格式、切换字体、更改大小,因为我没有建立模板的习惯,不同的文章我用的字体模板均有细微的差别,就连论文,每个杂志、老师的要求均有差异,如果没有诸如Harvard 文献引用模板等标准,估计情况会更加混乱。
而使用Markdown编辑器(无论是哪种),你几乎都不会拥有这样的烦恼。界面足够简单,没有Word上方密密麻麻的工具栏,所有的交互字体都是模板设置的,各种一级、二级标题也是统一标准,既美观又实用,加粗、斜体这些简单操作通过简单的符号亦或是实用编辑器的快捷键就能实现,通过十分钟的学习加上几篇的练习很容易就能上手,试问学习Word你花费了多久时间?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连Word的引用功能还没完全掌握,实属不应该,但也说明相比之下,Word的学习成本可能比想象中的高得多。
自然
Markdown语言不像HTML那么复杂,更不像汇编语言、C语言,他最接近自然的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他和我们惯用语的差异极小,标记语言的目的可能也在于此,主要的功能是标记,对文字进行标记能更好的将内容输出给观众(当然也包括自己)。用最自然的语言进行写作,也同样方便了创作者进行内容的整合和结构的梳理。特别是一些Markdown编辑器整合了目录、流程图的功能,能更好的帮助作者梳理行文脉络,也方便了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内容。
兼容
Markdown作为一种目前广泛流行的语言,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是极佳的,越来越多的原创平台都引入了Markdown编辑器来方便内容创作者内容的发布。比如,知乎、简书、少数派、CSDN、GitHub等网站都支持了Markdown的写作,我也在博客网站的后台安装了Markdown编辑器的插件,以方便我以统一的格式发布博文。这样的好处是,我只需要在自己的Markdown编辑器上创作好我的内容,再通过复制Markdown源代码到各个平台的编辑器上,即可实现发布内容格式的统一,包括分级标题、粗细斜体、高亮下划线等等样式。这些都不需要各个平台单独更改文本格式,这样的推流可太惬意了!
如何用Markdown写作
讲了这么多,那怎么开始Markdown写作呢?这里我列了一下我的经验流程。
选择编辑器
这一步很关键,直接决定了你未来写文章的幸福指数,一个渲染美观、功能完善的Markdown编辑器能在这种语言高效的基础上,指数型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这里我了解过一些主流的编辑器(除去各大博客、平台自带的集成工具),如Mou、Markdown Editor、Dillinger 等等不同编辑器类型,这些编辑器有些是独立的软件,有些则是插件类的,有些是Web形式的,各有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我用过几款编辑器,但应用下来发现最适合我的只有一款:Typora
这是一款很美的编辑器,个人感觉是Windows平台最美最好用的编辑器。它的特点如下:
- 完美支持 Github 的 Markdown 语法;
- 人性化的书写方式:
- 表格的书写、挪动;
- 图片,超链接,网页表格复制;
- 目录生成;
- 支持 LeTex 公式书写;
- 支持 Flowchart,Mermaid 等流程图绘制;
- emoji,高亮,备注,上标,下标等书写;
- 生成网页,pdf,图片,甚至 word,LeTex 等格式。
这些特性已经在Markdown编辑器里属于非常实用的了,目前使用下来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和其他编辑器空格和换行的兼容上略有差异,但瑕不掩瑜,快速的即时渲染、表格的快速编辑都是及其人性化的,它再再再一次提升了你的工作效率。
在移动端我觉得也很有比较安装个编辑器,因为你不可能每次在编辑器上写完文章就导出一份PDF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我使用的是iOS设备,推荐一个名叫Markdown的APP,作者是国人,软件非常简洁美观,夜间模式等功能一应俱全,而且能和iCloud Drive同步,这样我的所有文档都无需担心丢失或无法立即获取的情况了,关于Window和iOS跨平台文件传输的相关问题可以阅读我的这篇博文《跨平台的文件传输与管理》
学习标记语言
网上有很多Markdown基础语言的教程,都很不错。针对Typora这款编辑器,推荐观看酒石酸菌的视频,或者你可以点击链接,下载酒石酸菌写的测试文本(因为他的个人网站现在好像登不上去了),平时将这篇文章放在左边的文件栏,可以参考和学习,从而方便写作。
扩展功能
你可以使用各种插件对Markdown编辑器进行扩展,包括各种类型的流程图绘制、公式的编写等等,Typora本身也有扩展语法支持,但有些语法在其他编辑器上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另外,你可以使用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 来更换你的界面主题,可以说非常的实用与美观。
总结
写到这我也不清楚自己是否还处于后悔的心态,毕竟我现在已经找到了最适合我写随笔、写笔记的工具,但时间上似乎有些晚了点。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已经使用Markdown进行写作,那恭喜你获得了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实用武器,如果你才刚刚了解到Markdown写作,无论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会选择它,我都希望你能找到一个更加高效的工具来辅助你的生产,使用工具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之一,我希望在我未来真正能作为社会价值的生产者之前,我能够完全掌握那些适合我工作的工具。
然而艰难的是,工具的发展脚步永远在你的前面,就像层出不迭的计算机语言,即使是Markdown这样易于上手的标记语言我身边使用的同学还是寥寥无几。不过各种新兴工具的核心还是大同小异,掌握了规律便能一直跟紧时代的脚步。还记得中学那时使用的是C语言和可视化编程(我还记得当时使用一个名叫 *“机器人快车” *的软件)来编机器人程序,现在使用的Python和LabVIEW的编程看似不同,其实依然相似,当然PLC的编程还是略有不同。
最后,也欢迎你加入Markdown写作之中,如果你有更好的写作工具,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写作工具!
[…] 例如,我现在通过Typora进行电子笔记的书写,基于iCloud上云,因此iCloud中会有一个Markdown的文件夹 […]